田野日誌 台東卑南族南王村年祭
每年的冬季芒草花長新芽時既表示新的一年的到來,這時也正是卑南族人迎接新一年到來的時後,光復後Vasivas (猴祭) 、Mangayau(大獵祭) 改稱『豐年祭』且固定於每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隔年的一月三日舉行 (含祭儀及慶祝活動)。以往在Muraliyavan(收穫祭)舉行後不久,Takovakoban (少年級) 就須住進Dakoban (少年會所)直至猴祭時。祭典的序幕是由部落的男、女祭師開啟,開始做除舊佈新等儀式並告知神祇 (泛指已過逝者)祭典就要開始了。十二月二十四日早族人(以前是少年級以上的男子都需到)各帶少許的白米撒在Qaqa muran 的地方。晚是少年級的Halabakai活動,少年級的成員在Malatawan (16-18之青少年) 的帶領下拿著芭蕉葉到卑南族人的住家將舊一年不好的事物袪除,住戶的順序不一定,但一定先至北邊的Karoma'an (祖靈屋)做第一個Halabakai 的儀式再至南邊的Kalama'an,到了住家後少年們在Malatawan 的一聲令下後衝進屋內趴於地上大喊Halabakai da, halabakai da.......將髒物袪除後該家便以糖果、餅乾或Abai(糯米糕)表謝意,Halabakai的時間又正好在聖誕夜所以又稱為『報佳音』,活動結束也已是隔日清晨了。
二十五日早少年們著好Mangamangayao(少年猴祭)的服飾集合於Dakoban (少年會所)上,由祭師念詞通知神祇猴祭要開始了並祈求平安,長者也趁此時講解今年祭典的分配、南北喪家的數量及儀禮。已升Malatawan 者帶著掛有白紙條及有雕刻的長茅往刺猴場的方向出發,邊跑邊喊,到了要出北邊的週界時由兩組兩名Malatawan (16-18歲) 及一名Malanakan (13-14歲) 分成兩組各至北、南今年有喪事的住家開門,由後門進至課廳內跑一圈同時Pui (吐痰)表示將舊一年不好的事物及惡靈趕走(這三個少年一定要父母雙全或雙亡者),開門時喪家的親屬坐在角落哭,Pui完再由前門出,一一至喪家後再與其他少年集合出發至刺猴場,將草猴(以前是活猴)放入猴欄旁,回集會所後再返回刺猴場。唱時由二位少年前後搖動草猴 (猴子固定於竹竿上)長者代唱Kumulau(少年猴祭禱文,因青少年都不會唱了)需唱三次。再由Malatawan 每人輪流以短棍打少年級的臀部,後少年把猴子扛回集會所。於集會所內長者唱Munivi(把一年中不好的全部掉下來),歌快結束時少年則喊 「hu...hu..」的聲音並猛踏地讓會所的灰、屑掉下來,唱完後幾位少年級的成員站在會所外將昨Halabakai時所得的糖果、餅乾丟灑予會所下的人群,完於會所等待家中女性親友帶來糯米糕、飲料,家人帶來的東西由一少年站在樓梯中負責喊名傳接。下至會所集合由老人唱Kumulau二位少年搖晃著猴子共三次再出發前往丟猴的場所,丟棄前又唱三次Kumulau,後整隊回會所食用親人稍早送來的東西,完各自 回家。晚,少年聚集於集會所前廣場,在長者的帶領下載歌載舞直至十點左右。白天都沒活動,晚上乃由少年級自行在會所前廣場起火歌舞直至十二月二十七日才告結束。(以往vasivas後少年級每天晚上都會在會所前跳舞直至族人上山(大獵祭)的前一晚,期間有時長達一個月,大獵祭回來而晚上跳舞但Bangsalan(青年)又未到齊前他們也要先跳舞,等人多了他們才退出)。
十二月二十八日早Miyaputan (18-20歲) 以上的男子聚集往山上出發(禁止女子前往、參加),祭場在現今的卑南山一帶,車隊離開了部落男巫便開始做祈福儀式,告知祖靈我們的隊伍以出發了並祈求一路順風、平安,到達目的地後青年及壯年人便合力將Daluan (休息、睡覺的地方)及這三天所需的木材備妥,一切就序後青年分成兩組,一組負責伙夫及照顧年長者的工作一組則與壯年人負責狩獵的工作,分配妥便各就各位。
二十九日一早負責狩獵的人員各個不見蹤影,原來大伙急著到自 己的獵場看看自己可有豐收,豐收者當然眉開眼笑因自己已經成 為一名勇士,未收穫者當然是不好意思了,三十日是大獵祭活動 待在山上的最後一晚,平時因公務而無法參與祭典活動的男士們 都會上山來參與活動,這晚,長者訓示、教唱傳統古謠、部落傳 說神話故事都一遍又一遍的教導青年人為的便是不讓部落傳統文 化流失,近凌晨兩點左右開始除舊迎新的活動,活動是由在場的 所有人員共同完成,先由一位青年至火堆邊畫一個圈再由長者或 巫師做一除舊迎新的儀式,男士手中拿著芒草(芒草有驅邪避兇 之意)繞著火堆慢跑三圈後跑向喪家的Daluan並將芒草射向屋頂同時喊一聲"e" ,回至火堆邊再拿起芒草同樣的動作射向舊一年無事故發生的家庭,如此返覆三次儀式才算完成。三十一日早將所 有的行囊打包好便往部落出發。
三十日,部落中的婦女便在部落入口處(現台東新站附近)搭建凱 旋門以迎接三十一日凱旋的勇士們。男士們近村落時婦女們早已 將盛裝打點好等候著替他們換裝,換完裝整隊後便以小跑步的方式繞著長者的隊伍前行並呼叫(有保護長者之意),呼叫聲表示了男士們的凱旋榮歸直至長者踏進凱旋門內隊伍才停止;在舊一 年裏家中有喪事的此時也放聲大哭,這時由一位已喪偶的長者拿 著竹杖挑起喪家婦女頭上戴的綠色花圈並以石頭埋起來,表示從 今天起可以除喪了。坐定位的長者們也開始吟唱Pailailau,年青人 則圍繞於四週聽長者們吟唱古謠,吃了中餐與家人團聚完準備回 Balakuan(成年集會所),長者排列成一字隊形前行青年則以小跑 繞著長者前行並呼喊直至長者走進Balakuan,入Balakuan後長者坐 定於中心,青年則圍圈跳舞,一旁等待晉升Bangsalan的則在會所內由以前替他Putan(圍裙子)的長者替他們換上黑裙且頭上戴著綠色的花圈,他也可以參加跳舞但要到晚上才能換上Kadin (綁腿褲) 且戴漂亮的花環。跳舞時也可請喪家親屬共舞,後者只歌不舞,此時唱的歌稱Demilatilau(年祭傳統歌舞)由長者領唱,配合著帶領者舞步的快慢而唱,歌詞內容依當時情境而定。晚是Puadangi la Bangsalan (青年到家來玩) 的活動,由較年長的Bangsalan帶領前往每戶住家拜訪,青年人身穿Kadin (綁腿褲) 頭戴鮮花, 吃著住家召待東西然後一邊唱歌、跳舞,遊訪家戶順序不一但一定先至Karoma'an(祖靈屋) 的家戶,活動直至清晨才告一段落。(與還在Miapudan級時不能歌舞、交異性朋友來看,Bangsalan身份的轉變不但見於舉止行為也表現於穿著上)。
元月一日早上老人集合於會所在至去年內喪家訪問,前往的順序依路程的方便而定,除非Karoma'an 家戶有喪事,到喪家時長者依序坐定唱Bailailau (歌詞異於山上所唱的,意在安慰死者親屬去除憂傷,從今可與族人共同歡樂了),也準備食物予長者食用,完回集會所,要升Miapudan者便請某位敬佩的長者替他Putan,長者一邊Putan一邊念著 (從今以後不再是小孩了,行為舉止都要遵守規矩)。今年升Miapudan的家人會帶糯米糕及一些豐富的菜肴至會所與這些長者共享。晚所有族人著盛裝聚集於集會所跳舞 (喪家親屬、戴綠花圈者),大夥共舞至十一點左右。祭典歌舞活動持續至元月三日結束。